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在中央团校基础上于1985年12月成立的,是共青团中央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后,与中央团校两块牌子,一套机构,承担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现任校长由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兼任,党委书记为倪邦文,常务副校长(法人代表)为王新清。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以来,秉承中央团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下,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199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论为“优秀”。
目前,学校已建立起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和团干部培训等在内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格局。设有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少年工作系、社会工作学院、法律系、经济系、新闻与传播系、公共管理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等9个教学院系,文化基础部、外语教学研究中心、计算机教学与应用中心、体育教学中心等4个教学中心(部),轮训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等3个教学培训机构。现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和应用经济学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法律硕士)学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外国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刑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社会学、世界经济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新闻学、法律硕士(法学)和法律硕士(非法学)等15个硕士学位专业,涵盖哲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5个学科门类。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学、经济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和英语等13个学士学位专业,其中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学校拥有北京市优秀教学名师3人,优秀教学团队3个。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被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国际劳工组织命名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与北京市共建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研究院和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地。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日益优化,专任教师数量稳步增加。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5人,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在中央团校基础上于1985年12月成立的,是共青团中央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后,与中央团校两块牌子,一套机构,承担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现任校长由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兼任,党委书记为倪邦文,常务副校长(法人代表)为王新清。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以来,秉承中央团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下,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199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论为“优秀”。
目前,学校已建立起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和团干部培训等在内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格局。设有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少年工作系、社会工作学院、法律系、经济系、新闻与传播系、公共管理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等9个教学院系,文化基础部、外语教学研究中心、计算机教学与应用中心、体育教学中心等4个教学中心(部),轮训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等3个教学培训机构。现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和应用经济学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法律硕士)学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外国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刑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社会学、世界经济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新闻学、法律硕士(法学)和法律硕士(非法学)等15个硕士学位专业,涵盖哲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5个学科门类。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学、经济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和英语等13个学士学位专业,其中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学校拥有北京市优秀教学名师3人,优秀教学团队3个。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被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国际劳工组织命名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与北京市共建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研究院和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地。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日益优化,专任教师数量稳步增加。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5人,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1人,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3人。
学校的学术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2011年,学校整合科研力量和优势资源设立青少年研究院,下设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和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所。学校还设有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中国志愿服务信息资料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青少年法学研究所、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大学生素质拓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研究所、科学与公共事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项目及各级政府部门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三百余项,在青少年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等领域出现了一批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成果及专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6年入选“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其“青少年研究”栏目于2005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2010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学报名刊。
学校与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委员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劳工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开展了多项长期的项目合作;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个高校、科研机构,在研究生和本科教育、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领域建立了良好关系。自2009年开始,学校每年暑期举办Summer School,邀请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知名教授和学者授课,为中外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学校加大基本建设和教学设施投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建图书馆基本实现数字化,纸本图书与电子图书的配比率达90%以上,馆藏文献以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为主,正在逐步建设成为国内特色的青少年研究信息资料中心。学校设有教学实验室21个,社工实验室为国内最早的专业社会工作实验室,法律诊所、模拟法庭、非线性编辑、ERP沙盘、数学建模、IT工作室等实验室配备齐全,设备先进。校园网“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形成了完善的校园信息化服务体系。运动场馆及体育设施完备,充分满足教学与群体活动的需求。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立足北京,面向全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共青团事业,培养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管理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骨干。毕业生的素质和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遍好评,在社会有关机构2011年发布的《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100强》排行榜中,学校名列第57位(其中,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排名98位、新生入学质量全国排名第32位),北京地区排名第17位(其中,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排名22位、新生入学质量排名14位)。学校人才培养的品牌优势初步显现。
学校是北京市首批命名的“文明校园”和“北京市花园式单位”。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中央直属机关文明单位”、“中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中直机关绿化美化先进单位”、“首都教育系统奥运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在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下,正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持“青年”和“政治”的办学特色,努力建成国内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研究的重要基地,向着国内知名、特色突出的教学研究型院校的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