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户籍破冰引发河北人才流失担忧
发布时间:2010-08-12 新闻来源:河北英才网
尽管居住北京多年,很多为北京发展做出贡献的高级人才只因没有北京户口,买车、买房等生活都有诸多不便,其子女也一直蒙受着“黑户”的阴影,不仅上学要交昂贵的借读费,还不得不因一张“户籍纸”被拒在北京高考门外。去年3月,《燕赵都市报》报道了河北邯郸籍女生蔡语驰因长在北京却因没有北京户籍而不得不返回河北参加高考,因为北京和河北两地教材有差异,原本在北京学习成绩不错的蔡语驰在河北只能屈居末流。蔡语驰不只一次发问:“我什么时候能有北京户口?”
日前,北京发布的《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可以说为这些高端人才带来了喜讯。《纲要》提出京津冀高层次人才户籍互认制度施行后,非北京户籍的河北人才,如果被北京用人单位界定为“高层次人才”,则有望在北京可以享受和当地居民同等的子女入学、医疗社保等待遇。如果蔡语驰的父亲被认定为北京需要引入的“高层次人才”,那么,蔡语驰将享有和北京学生同等的教育权利。但这个消息对蔡语驰来说,已经姗姗来迟。
一方面,这一规划为这一类人带来了“福音”,另一方面,河北与北京之间天然存在落差,有人不免担忧,京津冀之间这种高层次人才自由流动,难免会演化为只针对北京的单向流动,河北将遭受新一轮人才发展困局。
专家称北京户籍坚冰初消融
在首次制定的《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提出,为适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要求,将逐步推行京津冀地区互认的高层次人才户籍自由流动制度,无论是子女入学还是医疗社保都将享受当地市民同等待遇。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宋丰景表示,三“北京要想汇聚一支世界级的高层次人才队伍,首先必须使包括户籍、薪酬、税收、社会保障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措施符合国际标准。只有这样,北京才能在全国率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服务综合配套体系,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位官员表示。
有关专家解释,按《中央人才工作协 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中提到的概念,高层次人才是指“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根据北京市的规划纲要描述,主要是指“能突破关键技术、引领新兴学科、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今年,北京将引入200多位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为他们解决子女入学、住房等一系列问题,并全部纳入北京市社会保障体系。至于从河北和天津引入高层次人才数量和方式上,规划中并未明确言及。宋丰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三地就此事沟通顺畅,相信不久后便会开始推行。
与以往出台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不同,北京此次提出的京津冀高层次人才户籍自由流动的概念颇为引人瞩目。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博导、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此次户籍制度改革在高层次人才上取得了突破,是站在环渤海、京津冀都市圈整体考虑,不仅具有破冰的意义,还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汪玉凯表示,众所周知,以往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区域,未来的二三十年间,环渤海和京津冀区域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河北海岸线较长,有石家庄、唐山、廊坊等经济活跃的大中城市,再加上北京和天津这两大直辖市,这一极拥有巨大的潜在力量。京津冀之间高层次人才流动将更加活跃,对这一经济圈将起到积极作用。
天津河北人才争夺正酣
在北京高调发布引才规划之前,河北天津两地也已先后出台地方人才规划,扶持地方发展。
天津市政府常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天津市引进人才服务办法》,天津市将通过构建引进人才服务的“绿色通道”,实现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办法》主要包括引进人才的方式、设置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构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建立保障制度等内容。《办法》明确了五种引才方式:一是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天津市紧缺人才目录》,引导海内外人才以调动、短期聘用、柔性流动等多种方式来津工作;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搭建人才与用人单位对接和交流平台,与海内外人才引进渠道建立密切联系,及时发布、了解人才供求信息;三是组织大型海内外人才招聘洽谈活动,定期组织用人单位赴海内外举办各种形式的人才招聘洽谈活动;四是组织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津交流考察,通过开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津门行”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安排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津和用人单位对接交流;五是充分发挥人才猎头公司等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吸引人才。
河北各市也在制定本地的人才聚集计划,唐山提出人才聚集工程,石家庄提出只要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即使不迁户口也可享有市民待遇。此外,河北大学、河北师大等科研院所也提出了各自的引才计划。
但天津相比,河北在招才引智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这种局面由来已久。2006年,时任石家庄铁道学院副院长的葛玉刚等人指出,虽然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引进和激励高层次人才的举措,但当前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仍然制约着河北经济社会的发展。
河北省曾经制定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实施意见(简称百人计划),计划用5到10年时间,支持引进一百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但是,对这个“百人计划”, 河北省侨联副主席季加宇曾经评论表示,河北省出台的“百人计划”与其他省市“百人计划”相比较,政策趋同,无实质性优惠政策突破。“百人计划”难以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渴求。而且,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交流不畅,用人单位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存在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河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滞后。
在未来的发展中,京津冀三地如何发展才能避免这种尴尬局面?专家建议京津冀错位发展避免人才单向流动
京津冀高层次人才自由流动,对高层次人才而言无疑是一大福音,但是,站在地方发展的角度看,部分人士表示,北京这一政策的推出将加剧天津,尤其是河北的人才外流。显而易见,北京是首都,天津有滨海新区等概念支撑,政策优势不言自明,而河北则有较大差距。这一政策一旦落地,河北的高层次人才还能留得住吗?
来自本报的调查也显示,在河北一些IT企业中,培养一个人才不易,而一旦培养出来,不少选择离开,去产业聚集度更高的北京发展。于是,河北的IT产业一直难以有大的发展前途。业界担忧,京津冀三地高层次人才自由流动有可能加剧这一局面,将使本地本已脆弱的人才生态更加孱弱。
河北省政府官员态度鲜明地指出:“这只能使得三地人才向北京单向聚集,对津冀的发展非常不利。这是北京追求单方利益的表现,而非实现三地互赢。”
中国人民大学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教授刘昕刘昕也存有这种担心,如果让高层次人才户籍在京津冀间流动,恐怕也会变成单向流动,而不会是双向流动。
对此,河北英才网招聘顾问杨老师对记者表示,京津冀人才流动有可能变成流向北京的单向流动,毕竟北京的优势明显,但他认为,不必为此过于担心。“在制定京津冀一体化政策时,肯定会注意各个城市之间的产业布局和分工。未来北京的户籍制度改革将更加注意利用市场的手段,而非行政命令来主导。将来,北京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河北可能不具备这些产业门类。人才的流动是朝着产业而去,并非单纯为某一个城市。再一个,高速铁路的发展日新月异,比如北京天津之间是半小时,北京石家庄之间将是一小时,城际交往非常频繁,京津冀区域内同城化的概念将越来越明显。如果将来京津周边的卫星城发展起来后,将吸引带来大量入住,也会为河北各城市带来发展机会,所以还是要用辩证的和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汪玉凯同时强调,京津冀各城市应该避免产业的过度重叠,各地发展应有所侧重,这是避免北京虹吸效应的一个前提。
但事实上,在一轮又一轮的投资冲动之下,三地产业趋同性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加强。根据有关研究,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目前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7以上。北京是首都,天津是国家定位的北方经济中心,河北在两大超级都市的阴影下,招才引智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天津更热衷于“京津一体化”,北京的注意力又集中在廊坊和涿州,因为那里可以发展房地产,供北京人居住。
行政壁垒高筑、政府间合作层次低是三地难以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有专家指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窘况,一个原因是京津冀地区缺少层级较高的政府机构协调三地利益。
《21世纪经济报道》曾援引相关人士意见指出,京津冀三地应从政策层面成立由中央高层统筹的协调机构,类似于欧盟委员会的跨地区委员会——“京津冀区域委员会”。“从执行层面来看,应成立由三地发改委部门组成的机构,真正坐下来洽谈产业协调项目,制定三地产业发展规划,这才是三地一体化的真正开端。”
为了对接京津冀都市圈规划,河北方面的招才引智版本将随之升级。这个版本能否引领河北的人才队伍向更高梯次迈进,引发不少人关注。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网 | MSN | 腾讯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