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柳州市人民政府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管理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工业城市柳州,现有和平路校区和官塘新校区两个校园,和平路校区西邻世界最大的轮式装载机生产企业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北接全国最大的微车生产企业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官塘新校区位于柳东新区大学西路柳州职教园区。自1956年创办以来,她先后经历柳州铁路运输学校、广西铁道专科学校、柳州铁道学院、柳州铁路局中等技术学校、柳州铁路运输学校(柳州铁路司机学校、柳州铁路局中等成人学校、柳州铁路局教师进修学校、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柳州铁路局分校)等创办、升格、撤销、复办、合并时期;2003年8月8日,在柳州铁路运输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3月2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更名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5月4日为校庆日。现任院长为中国职教学会轨道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邦曜教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平路校区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余平方米。官塘新校区占地面积1000亩,规划校园建筑面积28万平米,截至2010年6月底,已完成10多万平米建筑,学院已在2009年底开始部分搬迁,2011年将实现全部搬迁。学院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具有深厚的轨道交通行业背景,自她诞生起,就一直与广西铁路建设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不断承载时代对职业教育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坚持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先后创造了屯秋支线包乘组、柳铁钢厂运输专用线建设等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的半工半读教学模式,以及机车车辆专业参与企业岗位快速修技能比武、铁道信号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科研攻关的校企交融的好传统,形成了“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已发展成为西南地区唯一轨道交通类专业实力最强的高职学院。学院人才辈出,建校以来为铁路现代化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8万余名高技能人才,涌现出了广西经委副主任、广西地方铁路公司总经理秦成功,南宁铁路局副局长黄翔,南宁铁路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柳胜,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晏平,南宁铁路局公安局局长彭清焰,铁道三八红旗手贤桂清,全国劳动模范玉惠文,全国三八巾帼标兵株洲北站值班站长钟红,铁道部大桥局总会计师古继洪,中国铁通总经理熊建平、审计署信息邮政局副局长崔光庆,广西南方航空公司纪委书记刘宝澍、武汉铁路局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杨秀杰,全国服务明星樊桂玲、广西十大青年企业家冼进才、广西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叶盛、北京爱播网技术总监冯启忠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升格高职学院以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柳州市人民政府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管理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工业城市柳州,现有和平路校区和官塘新校区两个校园,和平路校区西邻世界最大的轮式装载机生产企业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北接全国最大的微车生产企业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官塘新校区位于柳东新区大学西路柳州职教园区。自1956年创办以来,她先后经历柳州铁路运输学校、广西铁道专科学校、柳州铁道学院、柳州铁路局中等技术学校、柳州铁路运输学校(柳州铁路司机学校、柳州铁路局中等成人学校、柳州铁路局教师进修学校、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柳州铁路局分校)等创办、升格、撤销、复办、合并时期;2003年8月8日,在柳州铁路运输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3月2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更名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5月4日为校庆日。现任院长为中国职教学会轨道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邦曜教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平路校区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余平方米。官塘新校区占地面积1000亩,规划校园建筑面积28万平米,截至2010年6月底,已完成10多万平米建筑,学院已在2009年底开始部分搬迁,2011年将实现全部搬迁。学院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具有深厚的轨道交通行业背景,自她诞生起,就一直与广西铁路建设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不断承载时代对职业教育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坚持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先后创造了屯秋支线包乘组、柳铁钢厂运输专用线建设等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的半工半读教学模式,以及机车车辆专业参与企业岗位快速修技能比武、铁道信号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科研攻关的校企交融的好传统,形成了“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已发展成为西南地区唯一轨道交通类专业实力最强的高职学院。学院人才辈出,建校以来为铁路现代化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8万余名高技能人才,涌现出了广西经委副主任、广西地方铁路公司总经理秦成功,南宁铁路局副局长黄翔,南宁铁路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柳胜,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晏平,南宁铁路局公安局局长彭清焰,铁道三八红旗手贤桂清,全国劳动模范玉惠文,全国三八巾帼标兵株洲北站值班站长钟红,铁道部大桥局总会计师古继洪,中国铁通总经理熊建平、审计署信息邮政局副局长崔光庆,广西南方航空公司纪委书记刘宝澍、武汉铁路局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杨秀杰,全国服务明星樊桂玲、广西十大青年企业家冼进才、广西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叶盛、北京爱播网技术总监冯启忠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升格高职学院以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走特色创新之路,努力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全面协调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依托行业,立足广西,辐射全国,服务基层。以高职学历教育为主,向行业培训、社区成人教育延伸;以工科专业为主,其他专业协调发展;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努力建设在广西区内有重要影响、专业建设在全国具有特色的高职学院”的办学目标定位,逐步形成了交通运输、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专业(群)为主,艺术设计、商贸物流等专业(群)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目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设有7个教学系,拥有专业36个(其中通信类专业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可自主设置),铁道部优秀专业3个,自治区优质专业1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在全院专任教师300人,副高及以上职称7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及在读硕士及以上研究生135人,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部级优秀教师6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3人,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2%,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 2006年以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取得了教科研成果,获自治区级以上立项课题32项,主编主审参编出版各类教材、著作43本,其中主编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主编自治区教育厅立项建设教材2本,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356篇,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全国铁路职业教育优秀课题一、二等奖各1项。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斐然。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近6000人。在校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各类技能竞赛中捷报频传,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中,学院代表广西参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物流、汽车技术等3个项目的比赛全部获奖,并获得一等奖一项,开创了广西参加全国高职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的历史先河。学院的毕业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潜力、能发展”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不少毕业生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和技术能手。2006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居自治区同类院校的前列。根据近几年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反馈信息表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满意率达到98%以上。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铁路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广西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铁道部优秀基层团委”、“广西自治区先进团委”等荣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事迹曾多次被有关媒体宣传报道。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具有较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学院图书馆纸质藏书34.66万册,建有14个校内实训基地,60余个实验实训室,并建有科技创新实验基地、现代技术中心、6个教师工作室等教学科研基地,自治区示范性建设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2个。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南宁铁路局、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深圳地铁公司、广西中人公司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与南宁铁路局、思科系统(中国)、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中国联通柳州分公司、广西耐力工贸公司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与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西南交通大学、西南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开展远程教育合作,远程学习中心在册生达1500余人。与铁路基层站段开展联合办学,培养复员退伍军人,提升职工学历层次。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改革和事业发展,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中组部部务委员兼组织二局局长陈向群(时任柳州市市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蒋济雄(时任柳州市委书记)、原铁道部部长傅志寰、铁道部历任教育司司长,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谢幼琅,柳州铁路局历任局长以及自治区教育厅领导同志来院视察工作时,对学院的改革建设进行指导,对学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院再接再厉、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为铁路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新的征程里,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弘扬学院精神,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富有特色的办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朝着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目标迈进,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轨道交通事业发展、为服务广西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