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学院是云南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红河分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实行“省州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市,是红河州唯一的本科高等学校。 学校坚持“立足红河,服务云南,辐射东南亚、南亚的较高水平的区域性、国际化的地方综合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特色发展战略。 目前,学校占地1200亩,校舍建筑面积27.55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0.0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6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154.82万元,图书馆藏书67.03万册;教职工817人,专任教师601人;有13个学院1个教学部;招收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学生,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123人。 学科专业:学校开设39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分布在文、史、法、理、工、农、经济、管理、教育、艺术10个学科门类,19个二级类,已经形成多科性的本科专业体系。学校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实际和区位特点,开设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凸显区域特色的专业。部分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初步显现。目前有省级硕士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备案硕士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重点专业4个,省级小语种重点建设专业2个。 人才培养:学校密切结合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积极为地方培养合格人才。建校34年来,已为地方输送近3万名毕业生。升本以来,学校围绕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加强合格本科建设,基本构建起本科教学体系。深化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理解,构建起“通识课、学科平台课、专业课”三大课程模块,着力建设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学分制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起以学分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开展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建设工作,构建起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体系,立项建设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45项;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以规范和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基础的管理及评价体系,建立起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制度,逐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本科教学有效开展,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已经从单一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师资转变为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本科应用型人才,6500多名本科毕业生活跃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
红河学院是云南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红河分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实行“省州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市,是红河州唯一的本科高等学校。 学校坚持“立足红河,服务云南,辐射东南亚、南亚的较高水平的区域性、国际化的地方综合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特色发展战略。 目前,学校占地1200亩,校舍建筑面积27.55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0.0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6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154.82万元,图书馆藏书67.03万册;教职工817人,专任教师601人;有13个学院1个教学部;招收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学生,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123人。 学科专业:学校开设39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分布在文、史、法、理、工、农、经济、管理、教育、艺术10个学科门类,19个二级类,已经形成多科性的本科专业体系。学校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实际和区位特点,开设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凸显区域特色的专业。部分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初步显现。目前有省级硕士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备案硕士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重点专业4个,省级小语种重点建设专业2个。 人才培养:学校密切结合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积极为地方培养合格人才。建校34年来,已为地方输送近3万名毕业生。升本以来,学校围绕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加强合格本科建设,基本构建起本科教学体系。深化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理解,构建起“通识课、学科平台课、专业课”三大课程模块,着力建设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学分制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起以学分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开展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建设工作,构建起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体系,立项建设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45项;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以规范和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基础的管理及评价体系,建立起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制度,逐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本科教学有效开展,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已经从单一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师资转变为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本科应用型人才,6500多名本科毕业生活跃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他行业领域,本科办学效益逐步显现。科学研究:学校结合办学定位和地方实际开展科研工作,初步搭建和形成切合办学定位、区域特征的科研平台。学校积极培育和支持为区域发展服务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教师科研能力增强,学校科研实力提升。升本以来,学校教师共获国家级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47项、地厅级项目182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横向项目13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6项;获授权职务专利9项;出版专著43部;发表学术论文4008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386篇、核心期刊论文923篇。目前学校有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基地1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社会服务:随着学科专业结构的逐渐优化和办学内涵的不断丰富,学校的服务面向趋向多样化发展,社会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学校在生物资源、天然药物开发与利用等领域与地方开展科研、技术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红河州在学校建立“红河州越南研究中心”,依托学校进行滇越合作研究;学校成立了国际哈尼/阿卡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等面向地方的研究机构,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平台。同时,学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专业增加、层次提高、规模扩大,非学历培训从单一的面向红河州师资培训转向面向全省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师资培训,从单一的师范类培训转向多行业培训,面向企业、政府、社会的培训工作逐步拓展与深化。国际化办学:学校结合区域特点,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教育国际化内涵不断丰富,逐步形成由留学生教育、境外办学、联合培养、国际学习、汉语国际推广、科研合作、学术交流、文化交流等组成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有机格局。目前已与12个国家,80余所国外高校、中小学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越南、泰国、柬埔寨与当地大学合作建立了国际汉语中心,加强汉语国际推广的力度;设立了HSK国家汉语水平考试考点;与越南太原大学合作成立“红河学院越南太原大学校区”,联合培养本科学生;自2007年以来,全校共有来自20多个专业的860名学生参加了越南语、泰语专业“1+3”联合培养、中美1+2+1、短期国际课程学习、境外实习等国际学习项目;已有165名全日制越南留学生从15个本科专业毕业回国。学校的国际化教育呈多元化、特色化发展。校园文化:学校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贴近学生实际,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校园文体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素质拓展为核心,开展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农村的青年志愿者工作,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逐渐形成了以学术性、文体性、实践性、兴趣性等为主要内容的立体校园文化体系,特色校园文化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