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致力于服务7000万专业技术人才! 客服热线:0755-86153516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

  • 院校简介
  • 院校生源
分享到: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创建于1958年,原为湖北省戏曲学校。1988年更名为湖北省艺术学校。1992年与湖北省文化艺术干部学校合并。1993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文化部确认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0年与湖北省电影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北省艺术学校”。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999年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办学,成立华中师范大学艺术职业学院。200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独立的湖北艺术职业学院。2008年学院顺利通过严格的办学水平评估,被省教育厅正式公布为湖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学院设有音乐系、舞蹈系、艺术设计系、戏剧影视表演系、音像技术系、文化事业管理系6个专业系和公共课教学部,开设有17个专业方向。现有在校学生2553人,其中高职生1864人,中职生689人。 50多年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学院从当初单一的中等戏曲学校逐步发展成一所综合性的高等艺术职业学院,是我省唯一一所以培养舞台艺术表演人才为主的艺术类高职院校,全国十七所重点艺术高职院校之一。经过几代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学院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良好的办学业绩。1、坚持面向行业,服务社会,注重精办传统优势专业与发展社会急需的新型专业相结合,构建协调发展的专业特色。学院在保持戏曲表演、舞蹈表演、音乐表演的传统优势专业的基础上,形成以舞台实践为特色的专业群,近几年又开拓了紧贴时代与社会需求,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专业和专业方向,如人物整体形象设计、广播电视编导、文化艺术策划与管理、文物鉴定与修复等,优化了学院的专业设置,扩大了办学规模,培养了社会需要的各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文化艺术人才。2、坚持院团合作,校企合作,注重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形成与表演舞台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在戏曲人才培养方面,学院采取委托代培和定向培养方式,与文艺院团、大型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出一套新的办学模式。先后为省直文艺院团和武钢文工团等企业培养出一批批文艺后备人才。据统计,省直文艺院团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演职人员中80%以上由学院培养。目前,在院的合作办学班次还有:省京剧院京剧班、荆门、天门、洪湖、监利四个县市花鼓戏班。学院被誉为“戏曲人才的摇篮”。3、坚持出人才、出作品,注重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功能。50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万多名各类文化艺术人才,其中既有朱世惠、李春芳、程彩萍、刘丹丽等享誉全国的表演艺术家,也有徐帆、李琼、陈笠笠等影视明星和优秀歌手,更有众多活跃在我省文艺舞台的中坚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创建于1958年,原为湖北省戏曲学校。1988年更名为湖北省艺术学校。1992年与湖北省文化艺术干部学校合并。1993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文化部确认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0年与湖北省电影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北省艺术学校”。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999年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办学,成立华中师范大学艺术职业学院。200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独立的湖北艺术职业学院。2008年学院顺利通过严格的办学水平评估,被省教育厅正式公布为湖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学院设有音乐系、舞蹈系、艺术设计系、戏剧影视表演系、音像技术系、文化事业管理系6个专业系和公共课教学部,开设有17个专业方向。现有在校学生2553人,其中高职生1864人,中职生689人。 50多年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学院从当初单一的中等戏曲学校逐步发展成一所综合性的高等艺术职业学院,是我省唯一一所以培养舞台艺术表演人才为主的艺术类高职院校,全国十七所重点艺术高职院校之一。经过几代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学院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良好的办学业绩。1、坚持面向行业,服务社会,注重精办传统优势专业与发展社会急需的新型专业相结合,构建协调发展的专业特色。学院在保持戏曲表演、舞蹈表演、音乐表演的传统优势专业的基础上,形成以舞台实践为特色的专业群,近几年又开拓了紧贴时代与社会需求,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专业和专业方向,如人物整体形象设计、广播电视编导、文化艺术策划与管理、文物鉴定与修复等,优化了学院的专业设置,扩大了办学规模,培养了社会需要的各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文化艺术人才。2、坚持院团合作,校企合作,注重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形成与表演舞台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在戏曲人才培养方面,学院采取委托代培和定向培养方式,与文艺院团、大型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出一套新的办学模式。先后为省直文艺院团和武钢文工团等企业培养出一批批文艺后备人才。据统计,省直文艺院团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演职人员中80%以上由学院培养。目前,在院的合作办学班次还有:省京剧院京剧班、荆门、天门、洪湖、监利四个县市花鼓戏班。学院被誉为“戏曲人才的摇篮”。3、坚持出人才、出作品,注重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功能。50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万多名各类文化艺术人才,其中既有朱世惠、李春芳、程彩萍、刘丹丽等享誉全国的表演艺术家,也有徐帆、李琼、陈笠笠等影视明星和优秀歌手,更有众多活跃在我省文艺舞台的中坚力量如尹北琛、李铁、汪金媛、陈常喜、秦德松等。我院创编演出的优秀作品在全国各项表演大赛中获奖近百项,其中大型地域风情舞蹈诗《家住长江边》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获“文华大奖”及“最受观众喜爱剧目”第一名,入选2009-2010年度国家舞台精品工程资助剧目,迄今已演出160多场,成为继《洪湖赤卫队》后又一张靓丽的湖北文化名片。学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服务和省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在慰问四川地震灾区、参加“台湾湖北(武汉)周”、“上海世博会湖北活动周”,远赴法国、新加坡、波兰、德国、俄罗斯、印尼等访问演出艺术活动中都有上佳的艺术表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宣传湖北、服务湖北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作出了独特的贡献。4、坚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注重培育积极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推动艺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学院发展到今天,也得益于全院教职工的长期不懈的艰苦创业和奋发向上。全院教职工深爱教育事业,敬业奉献,表现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特别在《家住长江边》演出实践中所形成的“剧组精神”(即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理想,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纪律严明、雷厉风行的作风,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品德,师生同台、共创和谐的热情)已成为学院不断谱写发展新篇的巨大精神力量。近几年,学院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着力抓好“整改提高”(2009年),“规范管理、内涵发展”(2010年)和“质量建设”(2011年),进一步形成好的院风、学风和教风,为今后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2010—2020年)教育改革规划纲要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院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和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培养艺术生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艺术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提出经过五年的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艺术职业院校”,进入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前列的总体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稳定在2500—3000人左右。就业率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社会艺术培训稳定在1000人以上,社会艺术考级扩大至12000—15000人,艺术职业技能鉴定达到每年500—800人。在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上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中专教育为辅助,成为集艺术教育、艺术研究、艺术交流、艺术培训于一体的新型学校,成为湖北省文化艺术职业教育的中心和示范基地。

学院/系 专业名称 学历 应届生(人)
重置条件
更多   同城其他大学
  • 中南民族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 武汉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