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7月8日,是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国家公办的黑龙江省唯一的一所全日制的少数民族学院,是培养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语言师资、传承民族文化艺术和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的宠物饲养与诊疗、药品制作与营销、乳业管理与生产等专业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是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艺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基地,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之一。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前身的三个办学母体分别是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黑龙江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黑龙江省民族干部学院)、哈尔滨朝鲜族师范学校、齐齐哈尔民族师范学校。黑龙江省民族干部学院创建于1982年,肩负着为我省民族干部进行培养培训的职能;1992年在此基础上成立黑龙江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其主要功能是为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各类适用的能在乡村扎根的专业技术人才,建校以来共为我省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3000人;从1988年起,民族干部学院开始招收省属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生,二十余年来,累计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3000余人。齐齐哈尔民族师范学校是由1928年成立的东北蒙旗私立师范学校(张学良为名誉校长)发展而来,其主要功能是培养以六个人口较少少数民族为主的民族中小学校的师资。合校前计培养了几万名学生,我省以六个人口较少民族为主的民族学校的师资队伍基本上是该校的毕业生。哈尔滨朝鲜族师范学校1948年由松江省政府批准成立,其主要功能为我省朝鲜族中小学培养师资,建校以来为我省朝鲜族中小学培养12000多名教师,目前全省朝鲜族中小学85%以上的在职教师都是该校毕业生。 学院自成立以来,不断解放思想,注重历史传承,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把凝练办学理念、明确发展定位作为学院崛起的首要文化准备,形成了“打民族旗,走特色路”的独具特色的系统办学理念。学院将为黑龙江省“发展民族教育、振兴民族经济、传承民族文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作为创校使命;以遵循高等教育一般规律、遵循民族教育特殊规律、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作为办学准则;以服务少数民族、服务民族地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办学宗旨;形成了以高等师范教育为立校之本,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强校之路,以农科和食品学科为优势,以民族师范教育和民族预科教育为特色,将学院建设成为在东北亚地区有一定影响,国内知名,具有鲜明北方民族特色的多科性、服务型和开放式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 学院将“造峰填谷,守正出奇”作为发展理念,造峰填谷,即坚持高位发展,突显品牌效应,着力发展人无我有的民族师范、民族艺术、民族体育特色专业和人有我优的乳品类等优势专业,使学院因之成为特色学院。同时,加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7月8日,是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国家公办的黑龙江省唯一的一所全日制的少数民族学院,是培养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语言师资、传承民族文化艺术和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的宠物饲养与诊疗、药品制作与营销、乳业管理与生产等专业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是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艺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基地,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之一。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前身的三个办学母体分别是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黑龙江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黑龙江省民族干部学院)、哈尔滨朝鲜族师范学校、齐齐哈尔民族师范学校。黑龙江省民族干部学院创建于1982年,肩负着为我省民族干部进行培养培训的职能;1992年在此基础上成立黑龙江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其主要功能是为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各类适用的能在乡村扎根的专业技术人才,建校以来共为我省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3000人;从1988年起,民族干部学院开始招收省属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生,二十余年来,累计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3000余人。齐齐哈尔民族师范学校是由1928年成立的东北蒙旗私立师范学校(张学良为名誉校长)发展而来,其主要功能是培养以六个人口较少少数民族为主的民族中小学校的师资。合校前计培养了几万名学生,我省以六个人口较少民族为主的民族学校的师资队伍基本上是该校的毕业生。哈尔滨朝鲜族师范学校1948年由松江省政府批准成立,其主要功能为我省朝鲜族中小学培养师资,建校以来为我省朝鲜族中小学培养12000多名教师,目前全省朝鲜族中小学85%以上的在职教师都是该校毕业生。 学院自成立以来,不断解放思想,注重历史传承,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把凝练办学理念、明确发展定位作为学院崛起的首要文化准备,形成了“打民族旗,走特色路”的独具特色的系统办学理念。学院将为黑龙江省“发展民族教育、振兴民族经济、传承民族文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作为创校使命;以遵循高等教育一般规律、遵循民族教育特殊规律、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作为办学准则;以服务少数民族、服务民族地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办学宗旨;形成了以高等师范教育为立校之本,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强校之路,以农科和食品学科为优势,以民族师范教育和民族预科教育为特色,将学院建设成为在东北亚地区有一定影响,国内知名,具有鲜明北方民族特色的多科性、服务型和开放式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 学院将“造峰填谷,守正出奇”作为发展理念,造峰填谷,即坚持高位发展,突显品牌效应,着力发展人无我有的民族师范、民族艺术、民族体育特色专业和人有我优的乳品类等优势专业,使学院因之成为特色学院。同时,加大新校区建设力度,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和弱势专业改革,补上制约学院发展的“短板”,实现学院整体发展。守正出奇,即守正的核心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其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教育行为要乐于被学生接受,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出奇的本质是出新,出新是在守正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推陈出新。出新是使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必由之路。没有“出新”的“守正”,教育将落后于时代,对经济社会发展无所作为;没有“守正”的“出新”,教育将畸形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学院“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育人理念能够充分挖掘学生潜质,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基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人对社会的贡献价值取决于其长处,而不是短处”的理念,适度淡化学生综合评价,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制定大量单项激励政策,允许特殊人才免修个别毫无兴趣的必修课程,为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土壤。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使学生在“长善”过程中自觉克服自身的不足。 “动脑动手、尽力尽心”的学生成长理念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学院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深受学生喜爱。动脑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动手是让学生学会实践,尽力是做事的基本要求,尽心是一种做事态度,体现人的内心修养和思想境界。心手相连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道路。 学院老校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84号,校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新校区位于哈南工业新城职业教育园区,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14万平方米,于2011年10月投入使用。学院在校学生共计13个民族,现有教职员工226人,专任教师127人,其中副高职以上教师37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33人。在校学生1831人,其中,高职学生1448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383人,少数民族学生567人,占学生比例的31%。学院现设置23个专业(含方向),其中,食品机械与管理专业、乳品工艺专业、食品分析与检验三个专业是与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面向全国乳品生产企业实施“订单”式“1+1+1”培养模式。朝鲜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蒙古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培养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师资的专业。 国家级研究机构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在学院,省级基地有“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创新基地”、“黑龙江省(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基地”即将落户学院,学院正在积极争取国家民委和黑龙江省政府共建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向国家民委申请在学院设立“东北地区民族文化艺术体育传承与创新基地”,向教育部申请在学院设立“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和国家级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学院自成立以来,先后多次荣获黑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黑龙江省省直机关“进党组织”、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先进班集体”、黑龙江省民族工作“先进集体”、民族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特殊贡献单位”、黑龙江省第八届传统体育运动会“优秀组织奖”等20余项荣誉奖项。2010年,学院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