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是一所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公办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50年,经滁州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滁州师范专科学校等办学历程,于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位于京沪铁路线上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滁州市,距南京仅50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人文荟萃,与著名的琅琊山风景区和“天下第一名亭”醉翁亭相毗邻。校园内四季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现有琅琊、会峰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建筑面积36万多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多人。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多元,建有配套的各类实验室和1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8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纸质藏书90万册,电子图书40万册。公开出版《滁州学院学报》和《滁州学院报》。学校现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教学机构。现有本科专业40个,其中文科专业8个,理科专业7个,工科专业15个,经、管、教、农等专业10个,应用型专业数及在校学生数均达到80%以上。目前,电子与信息技术类、应用化学化工与生物技术类、艺术设计与创作类、经济与管理类、人文社科类等学科专业群已经形成,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学校重视人才工作,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在职教职工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00多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160多人,博士60多人,硕士400多人。以副教授以上人员和博士为主体的各类学科专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基本形成,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有力地支撑了学校较快地转型与发展。学校以育人为根本,加强规范管理,培育优良学风,着力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近年来,学校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认真抓好“教学工作规范年”、“学风建设年”、“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年”、“教学质量提升年”和“迎评促建”活动,加强制度建设和教学督查,积极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获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系统)、1个省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3个省级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农产品质量与安全)、3个省级教学团队(应用数学、地理信息系统、化学工程与工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1个省级实训中心
滁州学院是一所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公办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50年,经滁州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滁州师范专科学校等办学历程,于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位于京沪铁路线上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滁州市,距南京仅50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人文荟萃,与著名的琅琊山风景区和“天下第一名亭”醉翁亭相毗邻。校园内四季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现有琅琊、会峰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建筑面积36万多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多人。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多元,建有配套的各类实验室和1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8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纸质藏书90万册,电子图书40万册。公开出版《滁州学院学报》和《滁州学院报》。学校现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教学机构。现有本科专业40个,其中文科专业8个,理科专业7个,工科专业15个,经、管、教、农等专业10个,应用型专业数及在校学生数均达到80%以上。目前,电子与信息技术类、应用化学化工与生物技术类、艺术设计与创作类、经济与管理类、人文社科类等学科专业群已经形成,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学校重视人才工作,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在职教职工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00多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160多人,博士60多人,硕士400多人。以副教授以上人员和博士为主体的各类学科专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基本形成,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有力地支撑了学校较快地转型与发展。学校以育人为根本,加强规范管理,培育优良学风,着力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近年来,学校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认真抓好“教学工作规范年”、“学风建设年”、“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年”、“教学质量提升年”和“迎评促建”活动,加强制度建设和教学督查,积极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获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系统)、1个省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3个省级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农产品质量与安全)、3个省级教学团队(应用数学、地理信息系统、化学工程与工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1个省级实训中心(网络工程)、3名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省级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6名省级教坛新秀,获27项省级教研项目、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及产学研合作,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校开展“科研工作推进年”活动,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30多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00多项,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100多项,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服务。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与韩国韩瑞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联合举办了“3+2”、“4+2”以及艺术设计专业“2+2”等校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同时,加强省内外校地、校企、校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共赢”发展。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吃苦耐劳、乐意为基层服务的各类人才,很多校友已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成绩,广受社会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0%以上,连续两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共13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安徽省文明单位”、“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军民共建工作先进单位”、“花园式单位”、“园林式单位”等称号。学校坚持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团结奋进,科学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办学实力,较高办学质量,鲜明办学特色的多科性、区域性、应用型本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