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致力于服务7000万专业技术人才! 客服热线:0755-861535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院校简介
  • 院校生源
分享到:

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它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急需的新兴科技领域设置系科专业,创造性地把理科与工科即前沿科学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注重基础课教学,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 得到迅速发展,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七五”、“八五”期间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建设,很快发展成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主动适应国内外科技、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挑战,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大力推行教学科研改革和结构性调整,进行第三次创业。学校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长期以来,学校大力弘扬“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风,坚持“我创新,故我在”和精品办学、英才教育的理念,形成了不断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以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鲜明特色,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学校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国家重大需求,凝练科学目标,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与科研竞争力,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   学校有11个学院、25个系,以及研究生院、软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等,在上海、苏州分别设有研究院。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19个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建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33个国家和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现有专任教师1163人,科研机构人员360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8人,第三世界科学

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它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急需的新兴科技领域设置系科专业,创造性地把理科与工科即前沿科学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注重基础课教学,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 得到迅速发展,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七五”、“八五”期间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建设,很快发展成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主动适应国内外科技、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挑战,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大力推行教学科研改革和结构性调整,进行第三次创业。学校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长期以来,学校大力弘扬“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风,坚持“我创新,故我在”和精品办学、英才教育的理念,形成了不断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以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鲜明特色,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学校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国家重大需求,凝练科学目标,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与科研竞争力,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   学校有11个学院、25个系,以及研究生院、软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等,在上海、苏州分别设有研究院。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19个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建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33个国家和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现有专任教师1163人,科研机构人员360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8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332人,教授440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616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还聘请了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丘成桐、R.F.Curl、Eugene Garfield Charles等一批世界知名科学家为名誉教授、名誉博士和客座教授。   在校学生15000多人,其中博士生2400多人,硕士生5800多人,本科生7400多人。本科生生源和培养质量一直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校园总面积约1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拥有资产总值7.9亿元的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183.5万册,已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并初步建成若干科研、教学公共实验中心。   目前,全校上下正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力争在2018年建校60周年前后,把学校建设成为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一流研究型大学,成为与中国科学院和其他专业研究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相结合,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现代知识结构的一流人才,具有较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教育与科研基地,为实现“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学院/系 专业名称 学历 应届生(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106
信息安全 硕士 7
信息安全 博士 3
计算机应用技术 硕士 49
计算机应用技术 博士 13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硕士 41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博士 23
计算机系统结构 硕士 24
计算机系统结构 博士 11
计算机技术 硕士 59
公共事务学院 公共管理 博士 5
公共管理 硕士 1
经济法学 硕士 3
民商法学 硕士 4
行政管理 博士 3
行政管理 硕士 4
法律硕士 硕士 113
物流工程 硕士 53
核科学技术学院 核工程与核技术 本科 81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硕士 1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硕士 17
核技术 硕士 11
核技术 博士 10
核能科学与工程 硕士 25
核能科学与工程 博士 6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硕士 4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博士 3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博士 1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 硕士 70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凝聚态物理 博士 25
材料学 硕士 1
材料物理与化学 硕士 2
材料物理与化学 博士 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硕士 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博士 1
细胞生物学 硕士 1
细胞生物学 博士 9
神经生物学 博士 3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硕士 1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博士 3
物理化学 硕士 5
物理化学 博士 1
有机化学 博士 1
无机化学 博士 1
无机化学 硕士 1
生物物理学 博士 1
凝聚态物理 硕士 18
材料学 博士 1
少年班学院 安全工程 本科 214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科 69
物理学 博士 2
生物学 硕士 2
应用数学 硕士 5
应用数学 博士 1
计算数学 硕士 15
计算数学 博士 5
基础数学 硕士 20
基础数学 博士 10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19
统计学 本科 6
物理学 硕士 1
物理学院 天文学系 天体物理 博士 8
天体物理 硕士 9
光学与光学工程系 光学 博士 31
光学 硕士 29
近代物理系 理论物理 博士 15
物理电子学 博士 19
无线电物理 博士 1
等离子体物理 硕士 14
等离子体物理 博士 16
原子与分子物理 硕士 11
原子与分子物理 博士 4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硕士 25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博士 19
理论物理 硕士 17
物理电子学 本科 23
物理系 凝聚态物理 博士 26
凝聚态物理 硕士 26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博士 1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硕士 8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 54
天文学 本科 15
物理学 本科 63
应用物理学 本科 163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材料物理与化学 博士 11
材料物理与化学 硕士 19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硕士 37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博士 18
材料加工工程 博士 1
材料加工工程 硕士 37
化学系 无机化学 博士 19
无机化学 硕士 39
分析化学 博士 7
分析化学 硕士 23
有机化学 博士 23
有机化学 硕士 36
应用化学 博士 7
应用化学 硕士 14
化学物理系 物理化学 博士 17
物理化学 硕士 38
材料化学 本科 26
材料物理 本科 26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科 11
化学 本科 139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本科 14
生物信息学 硕士 4
生物信息学 博士 6
生物物理学 硕士 4
生物物理学 博士 3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硕士 35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博士 29
细胞生物学 硕士 61
细胞生物学 博士 38
遗传学 硕士 5
遗传学 博士 3
神经生物学 硕士 13
神经生物学 博士 13
微生物学 硕士 3
微生物学 博士 2
生物科学 本科 74
生物工程 硕士 2
工程科学学院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本科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77
机械电子工程 硕士 18
机械工程 硕士 9
精密仪器及机械 博士 16
精密仪器及机械 硕士 20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硕士 6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博士 3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安全工程 本科 20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热能与动力工程 本科 55
安全技术及工程 硕士 3
动力工程 硕士 8
工程热物理 博士 10
工程热物理 硕士 12
热能工程 博士 5
热能工程 硕士 12
制冷及低温工程 博士 1
制冷及低温工程 硕士 1
近代力学系 理论与应用力学 本科 82
生物工程 博士 2
工程力学 硕士 6
工程力学 博士 10
流体力学 硕士 11
流体力学 博士 14
动力工程 硕士 15
固体力学 硕士 11
固体力学 博士 16
生物工程 硕士 1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自动化系 自动化 本科 97
生物医学工程 博士 2
电子与通信工程 硕士 23
电路与系统 硕士 24
电路与系统 博士 4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硕士 27
导航、制导与控制 硕士 3
导航、制导与控制 博士 1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硕士 33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博士 11
系统工程 博士 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硕士 17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博士 2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硕士 33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博士 6
生物医学工程 硕士 5
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118
信息安全 硕士 5
信息安全 博士 4
信号与信息处理 硕士 31
信号与信息处理 博士 12
通信与信息系统 硕士 43
通信与信息系统 博士 11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硕士 1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博士 7
电子与通信工程 硕士 36
信息安全专业 信息安全 本科 32
电子科与技术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 44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大气科学 本科 15
环境工程 硕士 12
环境工程 博士 9
环境科学 硕士 8
环境科学 博士 11
地球化学 硕士 12
地球化学 博士 9
地球物理学 硕士 13
地球物理学 博士 10
环境科学 本科 15
地球物理学 本科 53
地球化学 本科 17
地质工程 硕士 5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 企业管理 硕士 44
行政管理 硕士 6
统计与金融系 金融学 本科 35
统计学 本科 37
金融学 硕士 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博士 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硕士 21
金融工程 博士 6
金融工程 硕士 17
管理科学系 管理科学 本科 19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博士 26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硕士 53
物流工程 硕士 29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硕士 4
马克思主义理论 硕士 1
思想政治教育 硕士 1
科技哲学教学研究部 科学技术哲学 博士 7
科学技术哲学 硕士 3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考古学 硕士 6
科学技术史 博士 7
科学技术史 硕士 12
外语系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硕士 5
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传播学 本科 18
新闻学 硕士 6
传播学 硕士 16
教育技术学 硕士 4
传媒策划与管理 博士 3
传媒策划与管理 硕士 3
重置条件
更多   同城其他大学
  • 万博科技职业学院

  • 万博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徽商职业学院

  •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合肥学院

  • 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 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

  • 合肥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