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致力于服务7000万专业技术人才! 客服热线:0755-861535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院校简介
  • 院校生源
分享到: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于1920年,坐落在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隶属于国防科工委。经过87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相结合,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的开放式、研究型全国著名重点大学。   在各个历史时期,哈工大的发展始终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20世纪50年代,哈工大是我国政府确定的学习苏联先进教育制度的两所院校之一。自1954年成为国家确定的首批6所重点大学之一以来,一直是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又被国家列为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   2000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两校合并使哈工大的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目前,学校设有航天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理学院、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媒体技术与艺术系、土木工程学院、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外国语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等21个院(系),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深圳国际技术创新研究院。学校设有73个本科专业,147个硕士学位点,81个博士学位点,18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和18个国家重点学科,30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哈工大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高校之一。哈工大研究生院在1995年首次全国研究生院评估中,是受到表彰的十所研究生院之一,并于1999年荣获“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目前,哈工大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人数已达到1万余人。   学校位于哈尔滨市中心,占地434公顷,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完善。具有现代化的图书馆、装备一流的教学大楼、可进行国际比赛的室内体育馆、国际标准的体育场、国内一流的学生食堂和设施齐全的学生活动中心等现代化设施,这些都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学校具有一支锐意进取、业务精良和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948人,有教授809人,副教授1141人,其中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22人(含双院士2人),有“长江学者”20人,有博士生导师621人。他们中许多人是国内外知名的专家与学者,有几十人担任国家高科技领域的首席专家或专家组长。有的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或担任国内各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于1920年,坐落在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隶属于国防科工委。经过87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相结合,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的开放式、研究型全国著名重点大学。   在各个历史时期,哈工大的发展始终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20世纪50年代,哈工大是我国政府确定的学习苏联先进教育制度的两所院校之一。自1954年成为国家确定的首批6所重点大学之一以来,一直是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又被国家列为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   2000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两校合并使哈工大的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目前,学校设有航天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理学院、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媒体技术与艺术系、土木工程学院、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外国语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等21个院(系),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深圳国际技术创新研究院。学校设有73个本科专业,147个硕士学位点,81个博士学位点,18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和18个国家重点学科,30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哈工大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高校之一。哈工大研究生院在1995年首次全国研究生院评估中,是受到表彰的十所研究生院之一,并于1999年荣获“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目前,哈工大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人数已达到1万余人。   学校位于哈尔滨市中心,占地434公顷,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完善。具有现代化的图书馆、装备一流的教学大楼、可进行国际比赛的室内体育馆、国际标准的体育场、国内一流的学生食堂和设施齐全的学生活动中心等现代化设施,这些都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学校具有一支锐意进取、业务精良和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948人,有教授809人,副教授1141人,其中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22人(含双院士2人),有“长江学者”20人,有博士生导师621人。他们中许多人是国内外知名的专家与学者,有几十人担任国家高科技领域的首席专家或专家组长。有的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或担任国内各级学会领导职务。   哈工大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基础扎实的科研队伍,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在科研规模、水平和经费上均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2004年科研经费总额8.57亿元,2005年科研经费总额10.7亿元,2006年科研经费总额11.13亿元,连续三年科研经费总额在全国高校中位于三甲之列。哈工大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家科委“863”高科技工作10周年总结评估中,哈工大综合评价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哈工大有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创新团队经过长期刻苦攻关完成的“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获得代表我国发明创造最高水平的奖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现在哈工大有各类在校全日制学生4万余人。在建国前29年中,共培养学生3500多人,毕业生遍布亚、欧、美、大洋洲等世界各地。建国后50余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学生。“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学校的治学传统,培养出的毕业生以基础理论扎实、动手和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昔日哈工大的芬芳桃李,如今已成为祖国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在他们当中,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李长春、王兆国、宋健、叶选平、邹家华等;也有共和国将军李继耐、胡世祥、李元正等;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有百余位大学校长和70多位两院院士在哈工大学习和工作过。也正由此,哈工大在社会上有着“学在哈工大”的美誉,多年来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到这里深造,放飞着理想和希望。哈工大已成为国内外瞩目的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哈工大已与美、英、法、德、日、俄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350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主办学术会议和进行科研合作。学校被选为国际宇航大学(ISU)在亚洲唯一的一所常设分校,表明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如今哈工大人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不断抒写着新的壮丽诗篇。   哈工大与中国航天   自建校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适应国民经济和国防发展需要,主动承接国家高、精、尖大型科技项目,不断填补一个又一个空白。中国第一台模拟计算机、第一台智能下棋计算机、第一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体制雷达、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C卡芯片、第一台弧焊机器人、第一个会踢足球的双足机器人……这许多个“第一”,见证着哈工大人创造的一项又一项奇迹。   而在中国航天领域,哈工大更是成绩斐然。从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到神舟号系列飞船,再到举世瞩目的“探月工程”,哈工大人在中国航天史册上书写着一页页辉煌的篇章。曾任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现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李继耐,“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副总指挥胡世祥和马兴瑞,“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神舟五号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神舟六号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长征二号F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试验大队队长许达哲……都是哈工大的杰出校友。   在举世瞩目的“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人攻破了多项技术难关:世界第三大地面真空容器KM6工程、返回舱焊接变形矫形技术、三轴仿真实验转台、数管容错计算机、故障诊断系统、航天员座椅支撑系统、海上应急浮囊系统、宇航服智能测试系统、太阳帆板分析和堵转研究等,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哈工大因此受到总装备部的表彰,学校及其科研团队和个人分别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突出贡献集体奖、突出贡献者奖,成为惟一一所同时荣获三项殊荣的高校。   在哈工大,还诞生了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有明确应用目标的微小卫星。2004年4月1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的“试验卫星一号”,是我国第一颗新技术演示验证微小卫星,第一颗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探索了我国微小卫星技术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哈工大正在致力于成为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行业主力军之一,并将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学院/系 专业名称 学历 应届生(人)
航天学院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本科 17
光学工程 硕士 39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硕士 56
材料学 硕士 15
材料工程 硕士 7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 8
材料学 博士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博士 1
工程力学 博士 36
固体力学 博士 24
光学工程 博士 10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博士 46
生物医学工程 博士 1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博士 20
物理电子学 博士 48
航空航天工程 硕士 31
集成电路工程 硕士 17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 56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 72
自动化 本科 122
探测指导与控制技术 本科 34
空间科学和技术 本科 16
工程力学 本科 39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本科 59
复合材料与工程 本科 19
物理电子学 硕士 37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硕士 27
环境工程 硕士 9
力学 硕士 61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硕士 40
科学技术史 硕士 2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博士 32
机电学院 飞行器制造与工程 本科 31
机械设计及理论 博士 28
机械工程 博士 3
机械电子工程 博士 48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博士 9
车辆工程 博士 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硕士 66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硕士 19
机械电子工程 硕士 113
机械设计及理论 硕士 59
机械工程 硕士 86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241
工业设计 本科 16
工业工程 本科 16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博士 37
材料学院 焊接技术与工程 本科 49
材料学 博士 33
材料物理与化学 博士 2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 85
材料加工工程 博士 71
空间科学和技术 硕士 12
材料学 硕士 59
材料物理与化学 硕士 16
材料加工工程 硕士 109
材料工程 硕士 65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科 73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科 73
电子封装技术 本科 20
材料物理 本科 19
生物功能材料 博士 4
能源学院 热能与动力工程 本科 131
化工过程机械 博士 1
工程热物理 博士 22
动力机械及工程 博士 33
热能工程 硕士 23
流体机械及工程 硕士 5
化工过程机械 硕士 2
工程热物理 硕士 14
动力机械及工程 硕士 17
动力工程 硕士 34
飞行器动力工程 本科 20
热能工程 博士 32
电气学院 光电信息工程 本科 4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 246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本科 114
电气工程 硕士 151
仪器仪表工程 硕士 109
电机与电器 博士 58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博士 27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博士 22
理学院 应用物理学 本科 37
计算数学 硕士 23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硕士 6
凝聚态物理 硕士 16
生物医学工程 硕士 4
无机化学 硕士 28
物理化学 硕士 34
应用数学 硕士 25
运筹学与控制论 硕士 4
光学 博士 48
化学工程与技术 博士 44
基础数学 硕士 14
化学工程与技术 硕士 6
应用化学 本科 18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40
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科 32
核物理 本科 18
材料化学 本科 26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本科 24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 4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硕士 17
光学 硕士 38
化学工程 硕士 2
基础数学 博士 29
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32
技术经济及管理 硕士 13
金融学 硕士 15
科学技术史 硕士 1
企业管理 硕士 37
土地资源管理 硕士 6
行政管理 硕士 9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博士 56
技术经济及管理 博士 22
企业管理 博士 25
会计学(财务管理) 硕士 24
国际贸易学 硕士 18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硕士 76
市场营销 本科 13
金融学 本科 32
会计学(财务管理) 本科 35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23
工商管理 本科 21
工程管理 本科 54
财务管理 本科 36
工商管理硕士 硕士 158
公共管理 硕士 32
行政管理 博士 12
人文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45
社会学 本科 23
国际贸易学 硕士 17
科学技术哲学 硕士 8
马克思主义理论 硕士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 硕士 8
社会学 硕士 16
世界经济 硕士 7
政治经济学 硕士 8
土木学院 理论与应用力学 本科 38
土木工程 博士 3
岩土工程 硕士 13
结构工程 硕士 78
土木工程 硕士 41
固体力学 硕士 2
工程力学 硕士 11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硕士 13
结构工程 博士 17
土木工程 本科 149
工程力学 博士 11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博士 9
岩土工程 博士 8
市政学院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本科 71
环境科学与工程 博士 140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博士 16
城市水净化技术 博士 9
微生物学 硕士 1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硕士 2
市政工程 硕士 44
流体力学 硕士 3
土木工程 硕士 28
环境科学与工程 硕士 42
环境工程 硕士 29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硕士 43
城市水净化技术 硕士 9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本科 53
环境工程 本科 44
环境科学 本科 9
市政工程 博士 84
建筑学院 艺术设计 本科 55
建筑历史与理论 博士 10
建筑技术科学 博士 11
城市规划与设计 博士 4
设计艺术学 硕士 13
建筑学 硕士 10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硕士 26
建筑历史与理论 硕士 8
建筑技术科学 硕士 11
风景园林 硕士 10
城市规划与设计 硕士 21
景观学 本科 0
城市规划与设计 本科 30
建筑学 本科 84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博士 37
交通学院 交通运输 本科 1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博士 13
道路与铁道工程 博士 8
桥梁与隧道工程 硕士 8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硕士 13
交通运输工程 硕士 21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 硕士 3
道路与铁道工程 硕士 19
交通工程 本科 28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本科 74
桥梁与隧道工程 博士 3
计算机学院 信息安全 本科 43
仪器仪表工程 博士 1
计算机应用技术 博士 1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博士 26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博士 1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博士 3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 139
计算机技术 硕士 4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168
生物信息技术 本科 19
信息安全 博士 29
软件学院 媒体系 广告学 本科 12
广播电视编导 本科 15
软件工程 本科 147
软件工程 硕士 147
法学院 法学 本科 31
国际法学 硕士 16
化工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科 20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6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硕士 20
化学工程 硕士 16
化学工程与技术 硕士 38
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科 16
化学工程 硕士 8
生物化工 硕士 48
外国语学院 英语 本科 31
俄语 本科 36
日语 本科 24
俄语语言文学 硕士 3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硕士 25
英语语言文学 硕士 5
体育部 体育教育训练学 硕士 6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遗传学 硕士 15
生物医学工程 硕士 8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硕士 11
生物医学工程 博士 21
电信学院 遥感科学与技术 本科 17
信息对抗技术 本科 21
通信工程 本科 96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89
深圳研究生院 城市规划与设计 硕士 26
通信工程 博士 123
城市规划与设计 博士 1
电气工程 博士 1
电子科学与技术 博士 1
工程力学 博士 4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博士 18
环境科学与工程 博士 6
计算机应用技术 博士 15
土木工程 博士 2
电子与通信工程 博士 10
机械电子工程 博士 5
结构工程 博士 6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博士 4
基础数学 博士 3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博士 2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博士 3
流体机械及工程 博士 3
物理电子学 硕士 29
市政工程 硕士 23
电气工程 硕士 54
电子与通信工程 硕士 150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硕士 2
风景园林 硕士 7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硕士 40
环境工程 硕士 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硕士 43
机械电子工程 硕士 90
机械工程 硕士 43
计算机技术 硕士 2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 165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硕士 19
建筑学 硕士 11
土木工程 硕士 67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硕士 29
力学 硕士 19
企业管理 硕士 36
物理电子学 博士 1
高教所 教育经济与管理 硕士 9
电信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硕士 10
电子与通信工程 硕士 48
通信工程 硕士 92
重置条件
更多   同城其他大学
  • 齐齐哈尔大学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黑龙江职业学院

  •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 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 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