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致力于服务7000万专业技术人才! 客服热线:0755-86153516

哈尔滨工程大学

  • 院校简介
  • 院校生源
分享到: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是首批入选国家“211工程”建设和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哈尔滨工程大学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它各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2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6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2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由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政府、海军四方共建。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学校占地面积12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6.7万平方米。校园建筑中西合璧,飞檐碧瓦,气势恢宏。现设有船舶工程学院、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水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国际合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防教育学院、软件学院、国家保密学院等18个学院,以及外语系、工程训练中心、体育军事训练部等3个教学系部、中心;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图书馆共有藏书256.9万册。   学校具有“三海一核”领域主体学科特色鲜明、相关学科整体配套、专业结构布局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含MBA、MPA、EMBA),工程硕士领域2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6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学科专业涉及7个学科门类和37个一级学科。其中,国家重点学科一级1个、二级1个,国防科工委“十五”重点学科7个、“十一五”国防特色学科11个、“十一五”国防特色专业7个;“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4个、一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17个、重点交叉学科2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3168人,其中专任教师1778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是首批入选国家“211工程”建设和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哈尔滨工程大学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它各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2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6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2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由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政府、海军四方共建。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学校占地面积12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6.7万平方米。校园建筑中西合璧,飞檐碧瓦,气势恢宏。现设有船舶工程学院、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水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国际合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防教育学院、软件学院、国家保密学院等18个学院,以及外语系、工程训练中心、体育军事训练部等3个教学系部、中心;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图书馆共有藏书256.9万册。   学校具有“三海一核”领域主体学科特色鲜明、相关学科整体配套、专业结构布局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含MBA、MPA、EMBA),工程硕士领域2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6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学科专业涉及7个学科门类和37个一级学科。其中,国家重点学科一级1个、二级1个,国防科工委“十五”重点学科7个、“十一五”国防特色学科11个、“十一五”国防特色专业7个;“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4个、一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17个、重点交叉学科2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3168人,其中专任教师1778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878人。教师中有“两院”院士8人(含双聘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29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现有各类在校生24367人,其中本科生12668人,各类研究生855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783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2859人。学校被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列入“21世纪人才强军计划”,是海军在东北地区唯一选拔培养后备军官的依托学校。   学校以精英教育为目标,全面实施“创新推动、打造品牌”战略,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打造一流的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我校学生近3年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亚太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国际国内赛事中获得国际、国家级奖百余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18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表彰;学校被授予“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称号。毕业生以“可靠顶用”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连续多年位列黑龙江省高校第一名。2006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并获得“优秀”成绩。   学校历来有重视科研工作的传统,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已成为我国舰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一、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是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的一支重要依托力量。学校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船舶减摇、组合导航、水声   定位、核动力仿真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十五”以来,学校坚持以国家和国防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凝炼高端科学研究方向,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973计划”“863计划”、国防预研和型号等一大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近200项。2009年科技经费5亿多元,位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科研产品质量管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双认证”的大学。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校办科技产业蓬勃发展。   学校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与2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北达科他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韩国金乌国立技术大学、俄罗斯远东国立技术大学、日本东京电气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开展本科生、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的联合办学。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有计划地选派大批优秀教师和学生到国外进修、讲学和科研合作,促进了学术水平的提高。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防系统和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近7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2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防大中型企业的院士、教授、厂长、所长及劳动模范,以及一大批科技和管理精英,他们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多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传承历史谱新曲,励精图治铸华章。56年来,学校坚持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倡导培育的“哈军工精神”,奋进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前沿,形成了“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校训、“忠诚、坚韧、团结、创新”的校风,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学校以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使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三海一核”领域的国家战略机遇,强化特色,继承创新,以人为本,统筹发展,正在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阔步迈进。

  • 成立年份:1953
  • 学科范围:理工类
  • 办学层次:普通本科
  • 所在地区:黑龙江-哈尔滨市
  • 办学体制:公办院校
  • 学校主页:http://www.hrbeu.edu.cn
  • 学校微博:未完善
  • 院校特色: "211"工程
学院/系 专业名称 学历 应届生(人)
船舶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 本科 252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本科 33
给水排水工程 本科 26
工程力学 本科 58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硕士 1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硕士 7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博士 25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热能与动力工程 本科 201
电机与电器 硕士 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硕士 10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硕士 9
轮机工程 硕士 43
轮机工程 博士 7
热能工程 硕士 10
轮机工程 本科 67
交通运输 本科 0
电路与系统 硕士 10
水声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116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 3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114
声学 硕士 3
水声工程 硕士 76
水声工程 博士 17
自动化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本科 62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硕士 84
生物医学工程 本科 2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 65
生物医学工程 硕士 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硕士 17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硕士 8
自动化 本科 131
探测指导与控制技术 本科 3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博士 3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本科 57
工程力学 硕士 1
工程力学 博士 3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博士 3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 本科 63
机电工程学院 工业设计 本科 43
动力机械及工程 硕士 30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博士 4
机械设计及理论 博士 31
机械电子工程 博士 27
动力机械及工程 博士 4
设计艺术学 硕士 1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208
机械电子工程 硕士 49
机械设计及理论 硕士 18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硕士 30
精密仪器及机械 硕士 23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信号与信息处理 硕士 83
通信与信息系统 硕士 104
通信工程 本科 89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149
微电子学 本科 30
通信与信息系统 博士 46
信号与信息处理 博士 23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30
经济学 本科 28
金融学 本科 62
电子商务 本科 30
工商管理硕士 硕士 52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硕士 23
国际贸易学 硕士 7
技术经济及管理 硕士 8
教育经济与管理 硕士 30
金融学 硕士 21
企业管理 硕士 32
工商管理 本科 30
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 25
政治学与行政学 本科 23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材料物理与化学 硕士 1
应用化学 硕士 6
环境工程 硕士 4
材料学 硕士 23
环境工程 本科 26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103
材料物理 本科 26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科 55
材料化学 本科 28
材料加工工程 硕士 7
材料学 博士 28
理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 57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 30
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科 30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28
光学工程 硕士 7
外语系 英语 本科 79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硕士 14
英语语言文学 硕士 44
人文学院 法学 本科 31
经济法学 硕士 45
社会学 硕士 7
思想政治教育 硕士 21
应用心理学 硕士 9
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22
金融学 本科 56
船舶与海洋工程 本科 34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本科 46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核工程与核技术 本科 213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硕士 1
核能科学与工程 硕士 35
核能科学与工程 博士 1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硕士 31
计算机系统结构 硕士 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硕士 120
计算机应用技术 博士 128
重置条件
更多   同城其他大学
  • 齐齐哈尔大学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黑龙江职业学院

  •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 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 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