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市属高校中唯一的医科类重点特色院校。学校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500余亩,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目前,学校各类在校生有9985人,其中博士生450人、硕士生1594人、本专科生(包括高职)4510人,成人教育2108人,长期外国留学生894人。另外,目前学校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有来自日、韩、俄、法、英、美、德、意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留学生每年1000余人次。
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拥有600多名专家和教授,2名两院院士, 多名全国名中医、上海市名中医以及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等。2008年中医学专业通过了教育部试点认证。
学校现有8个二级学院,6个部、中心,10个研究中心。3所直属附属医院,曙光医院、龙华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普陀医院和上海市中医医院。3个教育部基地: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学校还是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特色专业点”建设高校;现有3个一级学科授权的博士点:中医、中药与中西医结合学科,同时也都是博士后流动站,其中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医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二;2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4个本、专科专业;同时,学校还有9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
我校实行研究院与学校合署的管理体制,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是全国七大中医药研究中心之一。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外科、中药学、中医内科及中医骨伤科学,另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国家重点学科数居全国中医院校第二、上海地方高校之首。38个中管局重点学科,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5个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中管局重点研究室。2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
学校坚持“不重其全,重其优;不重其大,重其特;不重其名,重其实”的办学理念,以“研究教学型、特色型和外向型”为办学定位,全校师生朝着“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中医药大学”办学目标共同前进。
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市属高校中唯一的医科类重点特色院校。学校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500余亩,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目前,学校各类在校生有9985人,其中博士生450人、硕士生1594人、本专科生(包括高职)4510人,成人教育2108人,长期外国留学生894人。另外,目前学校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有来自日、韩、俄、法、英、美、德、意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留学生每年1000余人次。
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拥有600多名专家和教授,2名两院院士, 多名全国名中医、上海市名中医以及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等。2008年中医学专业通过了教育部试点认证。
学校现有8个二级学院,6个部、中心,10个研究中心。3所直属附属医院,曙光医院、龙华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普陀医院和上海市中医医院。3个教育部基地: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学校还是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特色专业点”建设高校;现有3个一级学科授权的博士点:中医、中药与中西医结合学科,同时也都是博士后流动站,其中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医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二;2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4个本、专科专业;同时,学校还有9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
我校实行研究院与学校合署的管理体制,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是全国七大中医药研究中心之一。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外科、中药学、中医内科及中医骨伤科学,另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国家重点学科数居全国中医院校第二、上海地方高校之首。38个中管局重点学科,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5个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中管局重点研究室。2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
学校坚持“不重其全,重其优;不重其大,重其特;不重其名,重其实”的办学理念,以“研究教学型、特色型和外向型”为办学定位,全校师生朝着“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中医药大学”办学目标共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