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本科大学。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校园集云山之神秀,汇珠水之灵气,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前身为仲恺农工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何香凝先生等提议、国民党中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学校于1927年招生,何香凝先生首任校长15年。1984年,经教育部、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题写校名。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为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办学,促进学校发展,1987年4月,根据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提议,经中共广东省委同意,成立了学校董事会,王震任名誉董事长,广东省省长叶选平任董事长。1997年,广东省省长卢瑞华任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2008年,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任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会成员由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以及港澳知名人士担任。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备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邓小平、杨尚昆、王震先后为校园内的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廖仲恺铜像、何香凝汉白玉塑像和廖仲恺纪念碑题字。国家主席杨尚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何鲁丽、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廖晖、霍英东、马万祺等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一贯关心、支持学校建设,有力地推动着学校健康快速发展。海内外各界人士深怀对廖仲恺、何香凝及其开创事业的崇敬和景仰,不断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霍英东、马万祺、何厚铧、曾宪梓、何鸿燊、杨钊、刘宇新等一批港澳社会名流为学校捐款兴建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等,添置教学科研和医疗卫生设备,设立奖教奖学金,为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不遗余力。
八十多年来,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基层农业技术干部、专家、学者以及省部级领导干部,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等。
学校占地面积111.47万平方米,其中海珠校区占地17.78万平方米,白云校区占地60.34万平方米,钟村实习农场占地33.35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822人,其中正高职称77人,副高职称213人,具有博士学位113人、硕士学位400人。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841万元,图书馆藏书10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2万册,电子图书26万册,全文电子期刊2.5万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本科大学。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校园集云山之神秀,汇珠水之灵气,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前身为仲恺农工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何香凝先生等提议、国民党中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学校于1927年招生,何香凝先生首任校长15年。1984年,经教育部、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题写校名。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为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办学,促进学校发展,1987年4月,根据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提议,经中共广东省委同意,成立了学校董事会,王震任名誉董事长,广东省省长叶选平任董事长。1997年,广东省省长卢瑞华任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2008年,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任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会成员由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以及港澳知名人士担任。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备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邓小平、杨尚昆、王震先后为校园内的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廖仲恺铜像、何香凝汉白玉塑像和廖仲恺纪念碑题字。国家主席杨尚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何鲁丽、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廖晖、霍英东、马万祺等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一贯关心、支持学校建设,有力地推动着学校健康快速发展。海内外各界人士深怀对廖仲恺、何香凝及其开创事业的崇敬和景仰,不断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霍英东、马万祺、何厚铧、曾宪梓、何鸿燊、杨钊、刘宇新等一批港澳社会名流为学校捐款兴建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等,添置教学科研和医疗卫生设备,设立奖教奖学金,为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不遗余力。
八十多年来,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基层农业技术干部、专家、学者以及省部级领导干部,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等。
学校占地面积111.47万平方米,其中海珠校区占地17.78万平方米,白云校区占地60.34万平方米,钟村实习农场占地33.35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822人,其中正高职称77人,副高职称213人,具有博士学位113人、硕士学位400人。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841万元,图书馆藏书10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2万册,电子图书26万册,全文电子期刊2.5万种,各类全文和文摘题录数据库16个。校园网覆盖全校。
学校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1月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现设有16个院(系、部)和亚洲最大的雅思考试中心。拥有45个本科专业,设有生物化工等4个硕士点。学校面向全国8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万人。
近三年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8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9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3项,美国福特基金课题1项,英国皇家学会课题1项,科研经费2700多万元;获广东省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1项,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广东省农推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310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70篇;出版著作50部。
学校先后与英国贝德福德大学、布莱顿大学、利物浦大学、布鲁内尔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夏威夷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澳洲昆士兰大学等建立了友好互访和学术合作关系。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广东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广东省回乡大学生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集体、广东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广州市助残志愿者先进集体、广州市“雷锋号”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广州市文明单位,在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