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于1995年6月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已有50余年的学科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结合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坐落在中国南方名城广州,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占地总面积3348亩,拥有大学城校园及东风路、龙洞等多个校区。大学城校园突出工科特色,多个学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创设多个协同创新科研平台。东风路校区突出艺术创意和社工服务氛围的营造,建设设计创意园和成果展示馆。龙洞校区突出管理学与理学氛围的营造,打造环境优美、恬静怡人的花园式校园。
目前,学校共设有19个学院,4个公共课教学部(中心), 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MBA),5个学科教授评审权,1个省、部级重点一级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二级学科,9个省重点扶持学科,有工程硕士(17个领域)、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3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同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68个本科专业。机械、信息、材料、化工四个学科为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提出“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集聚海内外创新人才,多模式构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人才”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百人计划、培英育才计划、团队平台重大成果培育计划、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等重大战略,2010年以来,学校在师资队伍、学术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00余人,副高级职称700余人。2011年,学校全职引进了国家“千人计划”教授2人、“青年千人计划”教授1人、“杰青”2人、国家“新世纪创新人才”2人、芬兰国家文化成就奖获得者1人等,同时还聘有美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等。2011年学校还获得了广东省引进创新团队1个(即纳米数控装备及纳米加工技术创新团队),领军人才2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47000余人,本科生42000余人,研究生4750余人,并招有不同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学生、港澳台生和外国留学生,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坚持把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不懈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科
广东工业大学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于1995年6月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已有50余年的学科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结合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坐落在中国南方名城广州,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占地总面积3348亩,拥有大学城校园及东风路、龙洞等多个校区。大学城校园突出工科特色,多个学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创设多个协同创新科研平台。东风路校区突出艺术创意和社工服务氛围的营造,建设设计创意园和成果展示馆。龙洞校区突出管理学与理学氛围的营造,打造环境优美、恬静怡人的花园式校园。
目前,学校共设有19个学院,4个公共课教学部(中心), 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MBA),5个学科教授评审权,1个省、部级重点一级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二级学科,9个省重点扶持学科,有工程硕士(17个领域)、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3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同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68个本科专业。机械、信息、材料、化工四个学科为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提出“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集聚海内外创新人才,多模式构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人才”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百人计划、培英育才计划、团队平台重大成果培育计划、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等重大战略,2010年以来,学校在师资队伍、学术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00余人,副高级职称700余人。2011年,学校全职引进了国家“千人计划”教授2人、“青年千人计划”教授1人、“杰青”2人、国家“新世纪创新人才”2人、芬兰国家文化成就奖获得者1人等,同时还聘有美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等。2011年学校还获得了广东省引进创新团队1个(即纳米数控装备及纳米加工技术创新团队),领军人才2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47000余人,本科生42000余人,研究生4750余人,并招有不同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学生、港澳台生和外国留学生,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坚持把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不懈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科研整体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到校科研经费近3亿元,比2010年增加51.1%。学校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中心,牵头或参与组建省部院产学研创新联盟19个,2个省级国际合作平台,1个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1个省经信委工程中心,17个省高校科研、教学平台。此外,学校还与地方政府和工业界联合建立了“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华南工业设计创新园”等多个跨学科协同创新平台。目前学校正努力在精密装备、IC设计、工业设计、制药、软物质等领域构建高水平研发平台,促进产学研和协同创新取得实质性成果。
学校致力于培养有国际视野、有坚实基础、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现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广东省名牌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学校办学条件良好,现有计算机12000多台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5.17亿元。校舍建筑面积159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拥有藏书328万册、电子图书168余万册,并采用共享方式,多渠道、大幅度拓展了信息资源使用范围。学校从学生成才观的理念转变抓起,探索性实施了“重基础、强能力、多样性、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改革,着力探索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基于产学研全程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新思路,同时将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生培养)纳入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规划之中。
学校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多年来,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新西兰、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9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联合培养、师资培养、教学模式改革、合作科研等项目。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文化体育活动取得重大突破。如2011年,首次以总分第一获得省“挑战杯”竞赛桂冠,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总分在全国500多所参赛高校中排名第28名;1名学生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学校篮球队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大超联赛总冠军,2011年荣获第八届亚洲大学篮球锦标赛冠军等;学校舞蹈节目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坚守“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的办学特色,紧跟广东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做出新的更大进步,为学校“做强、做优”的战略转变夯实坚实基础,努力把广东工业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